路基路面总结和长安大学考研真题
第一章总论
1路基:路面的基础,是在天然地表面按照道路的设计线性和设计横断面的要求开挖或堆填而成的沿途结构物。
2路面:是在路基顶面的行车部分用各种混合料铺筑而成的层状结构物。3路基路面具有的基本性能:承载能力、稳定性、耐久性、表面平整度、表面抗滑性能。
4影响路基路面稳定的因素:地理条件、地质条件、气候条件、水文和水文地质条件、土的类别。
5我国公路用土依据土的颗粒组成特征,土的塑形指标和土中有机质存在的情况,分为巨粒土、粗粒土、细粒土和特殊土四类,并进一步细分
为11中土。6粘土矿物主要包括蒙脱土、伊利土、高岭土。蒙脱土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高岭土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伊利土分布在华中和华北
地区。
7公路自然区划的三个原则:道路工程特征相似的原则、地表气候区划差异性的原则、自然气候因素既有综合又有主导作用的原则。
8二级区划是以潮湿系数为依据,分为6个等级。K=年降雨量R/年蒸发量。、9路基的水温状况:温度与湿度变化对路基产生的共同影响。
10路基干湿类型分为四类:干燥、中湿、潮湿和过湿。以分界稠度来划分。wc?w?wLwP?wL
11平均稠度:用以判别路基干湿类型的路槽地面以下一定深度范围
内各分层土样稠度的平均值。
12路基临界高度:与分界稠度相对应的路基离地下水位或地表积水水位的高度。13路面横断面形式通常分为槽式横断面和全铺式横断面。
14路面结构通常按照层位功能的不同划分为三个层次:面层、基层和垫层。15按照路面面层的使用品质、材料组成类型以及结构强度和稳定性,路面分为四个等级:高级、次高级、中级和低级。(路面等级分类)
16从路面结构的力学特性和设计方法的相似度出发,将路面划分为柔性路面、刚性路面和半刚性路面三类。(路面分类)
第二章行车荷载、环境因素、材料的力学性质
1我国公路与城市道路路面设计规范中以100kN作为设计标准轴重。 2将车轮荷载简化成当量的圆形均布荷载,并采用轮胎内压力作为轮胎接触压力。双圆荷载的当量圆直径d和单圆荷载的当量圆直径D:D?2d.3 冲击系数:振动轮载的最大峰值与静载之比
4我国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和沥青路面设计规范均选用双轮组单轴轴载100kN作为轴载。
5各种轴载的作用次数进行等效换算的原则是:同一种路面结构在不同轴载作用下达到相同的损伤程度。
6轮迹横向分布系数:路面横断面上某一宽度范围内实际受到轴载作用数占通过该车道断面的总轴数的比例。通常取宽度为两个条带的宽度,
即50cm,因为双轮组每个轮宽20cm,轮隙宽10cm.这时的两个条带频率之和(轮迹横向分布频
率曲线)。
7温度和湿度是对路基路面结构有重要影响的自然环境因素。
8路基承受路基自重力和汽车轮载两种荷载。
9路基工作区:在某一深度处,当车轮荷载在路基内引起的垂直应力与路基自重引起的垂直应力相比所占比例很小,仅为1/10~1/5时,该深度
称为路基工作区。10路基土的变形包括弹性变形和塑形变形两部分。压入承载板试验是研究土基应力-应变特性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11土的流变特性:通常在施加荷载的初期,变形量随荷载持续时间的延长而增大,以后逐渐趋向稳定。
12回弹变形与荷载的持续时间关系不大,土的流变特性主要同塑形应变有关。一般情况下,土基的流变影响可以不予考虑。
13用于表征土基承载力的参数指标有回弹模量、地基反应模量和加州承载比CBR。
14回弹模量:是指应力卸除阶段,应力应变曲线的割线模量,仅含有回弹应变,部分反映弹性性质。表征土基的承载能力,可以反映土基在
瞬时荷载作用下的可恢复变形性质。
15温克勒地基模型:又称稠密液体地基、弹簧地基,土基顶面任一点的弯沉l,仅同作用于该点的垂直压力p成正比,而同其相邻点处的压力无关。以地基反应
p模量K表征土基的承载力K?.l
16加州承载比CBR:是早年美国加州提出的一种评定土基及路面材料承载能力的指标。以材料抵抗局部荷载压入变形的能力表征承载能力,
材料贯入一定深度时的单位压力与高质量标准碎石贯入相同深度标准压
力的比值。
17路基的主要病害:路基沉陷(路基沉缩和地基沉陷)、边坡滑塌(溜方和滑坡)
、碎落和崩塌、路基沿山坡滑动、不良地质和水文条件造成的路基破坏。
18路面所用材料,按其不同的形态及成型性质大致可以分三类:松散颗粒型材料及块料、沥青结合料类、无机结合料类。
19劲度模量:沥青混合料在给定温度和加荷时间条件下的应力与应变之比。???公式:St,T??????t,T
20疲劳破坏:是指对于处于弹性状态下的路面材料,在低于静载一次作用下的极限应力的重复应力作用下,由于材料结构的局部不均匀,诱发应力集中而产生微损伤,微损伤随重复作用而累积扩张,导致结构破坏。
(疲劳破坏是路面结构损伤的主要现象)
21曼诺(Miner)定律:各级荷载作用下材料所出现的疲劳损伤可以线性叠加。
第三章一般路基设计
1路床:路基顶面以下80cm范围以内。
2一般路基:通常指良好的地质与水文等条件下,填方高度和挖方深度不大的路基。
3路基横断面的典型形式,可归纳为:路堤、路堑和填挖结合三种类型。
4按路堤的填土高度不同,划分为矮路堤、高路堤和一般路堤。矮路堤:填土高度1~1.5m;高路堤:填土高度大于18米(土质)或20米(石
质);一般路堤: |
填土高度1.5-18米。
5路堑的常见横断面形式:全挖路基、台口式路基及半山洞路基。6路基的基本构造有:路基宽度、路基高度和边坡坡度。
7路基宽度:行车道、路肩、中间带、变速车道、爬坡车道等宽度之和,一般可以理解为土路肩外边缘之间的距离。
8路基高度:是指路堤的填筑高度或路堑的开挖深度,是路基设计高程和地面高程之差。路基高度有中心高度与边坡高度之分。
9压实度:工地实测干重度与标准击实试验所得的最大干重度之比的百分率。10路基附属设施:取土坑与弃土堆、护坡道与碎落台、堆料坪与错车道。
第四章路基稳定性分析计算
1稳定系数K:滑动体沿滑动面上的下滑力与抗滑力之比。
2条分法:圆弧滑动面稳定性计算方法中具有代表性的方法。假定土质均匀,不计算滑动面以外的土体位移所产生的作用力,计算时取单位长
度,将滑动体划分为若干土条,分别计算各土条对于滑动圆心的滑动力矩
和抗滑力矩,取两力矩之比值为稳定系数K,据以判别边坡是否稳定。
3软土:是由天然含水率大、压缩性高、承载能力低的淤泥沉积物及少量腐殖质所组成的土,主要有:淤泥、淤泥质土和泥炭。软土按沉积环
境分为四类:河海沉积、湖泊沉积、江滩沉积和沼泽沉积。 第五章路基防护与加固
1路基防护与加固设施,主要有边坡坡面防护、沿河路堤防护与加固
以及湿软地基加固处治。
2常用的坡面防护有植物防护(植树、种草、铺草皮)和工程防护(喷浆、抹面、勾缝、护面墙等)前者称为有机防护,后者称为无机防护。
3沿河防护与加固设施,有直接和间接两类。直接措施:植物防护、石砌防护或抛石与石笼防护,以及必要时设置的支挡结构物(驳岸等);间接措施:导治结构物,如丁坝、顺坝、格坝等。
4软土地基加固处理措施:砂垫层法、换填法(全部开挖换填、部分开挖换填、强制换填)、反压护道法、分阶段施工、超载预压法、竖向排水法、挤密桩法和加固土桩法。
第六章挡土墙设计
1挡土墙:为防止土体坍塌而修筑的主要承受侧向土压力的墙式建筑物。
2按挡土墙的使用场合分为:路堑挡墙、路堤挡墙、路肩挡墙和山坡挡墙等;按挡土墙的结构形式分为重力式、半重力、衡重式、悬臂式、扶壁式、锚杆式、锚定板式、桩板式、拱式和垛式等。
3挡土墙的构造一般由墙身(墙面、墙背、墙顶、护栏、基础(墙趾、 )、基础、排水设施与伸缩缝等部分构成。墙踵)
4沉降缝:为防止地基不均匀沉陷而引起墙身开裂而设;伸缩缝:为减少圬工砌体因硬化收缩和温度变化作用而产生的裂缝。干砌挡墙可不设伸缩缝和沉降缝(二者统称为变形缝或沉降伸缩缝)。
5作用在挡土墙上的力系,按力的作用性质分为主要力系、附加力和特殊力。6主动土压力:当挡土墙向外移动时,土压力随之减少,直到
墙后土体沿破裂面
下滑而处于极限平衡状态,作用于墙背的土压力。
7挡土墙按极限状态分项系数法进行设计。挡土墙设计极限状态分为构件承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8重力式挡土墙设计:挡土墙稳定性验算(抗滑稳定性验算和抗倾覆稳定性验算)、基地应力及合力偏心距验算、墙身截面强度验算。
9增加挡土墙稳定性的措施:
抗滑稳定性:设置倾斜基底、采用凸榫基础;
抗倾覆稳定性:展宽墙趾、改变墙面及墙背坡度、改变墙身断面类型。10加筋土挡土墙是利用加筋土技术修建的支挡结构物。加筋土是一种在土中加入拉筋的复合土,它利用拉筋与土之间的磨擦作用,改善土体的变形条件和提高土体的工程性能,从而达到稳定土体的目的。
第七章路基路面排水设计
1根据水源的不同,影响路基路面的水流分为地面水和地下水两大类,与此相适应的路基排水工程,则分为地面排水和地下排水。
2地面水包括大气降水(雨和雪)以及海、河、湖、水渠及水库水。地下水包括上层滞水、潜水及层间水等。
3路基地面排水设备包括边沟、截水沟、排水沟、跌水与急流槽等, 路基地下排水设备包括盲沟、渗沟、必要时还有渡槽、倒虹吸及积水池等。
渗水隧洞和渗井等
4中央分隔带排水是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地表排水的重要内容,分为三种类型:宽度小于3米且表面采用铺面封闭的中央分隔带排水、宽度大
于3米且表面未采用铺面封闭的中央分隔带排水、表面无铺面且未采用表面排水措施的中央分隔带。
第八章土质路基施工
1路基施工的基本方法分为人工及简易机械化、综合机械化、水力机械化和爆破方法等。
2施工的准备工作大致可归纳为组织准备、技术准备和物质准备三个方面。3路堤填筑:分层填筑法、竖向填筑法、混合填筑法;
路堑开挖:横向通道挖掘法、纵向全宽挖掘法、混合法。
4影响压实效果的主要因素有内因(土质、湿度)和外因(压实功能、压实厚度、压实机具的选择)。大致分为碾压式、夯击式和振动式三大类型。
5土基压实要求:三先三后(先轻后重、先慢后快、先边缘后中间);土基压实标准:压实度K
土基压实度试验方法:灌砂法、灌水法、环刀法、水袋法或核子密度湿度仪法。6 填石路堤包括分层填筑和倾填爆破石块的路堤,填石路堤施工质量按压实后的石料空隙率作为检验标准。
第十二章无机结合料稳定路面
1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的物理力学特性包括应力应变关系、疲劳特性、收缩(温缩和干缩)特性。
2无机结合料稳定路面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强度和模量随龄期的增长而不断增长,逐渐具有一定的刚性性质。水泥稳定类材料的设计龄期为3个月,石灰或二灰稳
定材料设计龄期为6个月,水泥粉煤灰稳定类设计龄期为4个月。
3石灰土:在粉碎的土和原状松散的土中掺入适量的石灰和水,按照一定技术要求,经拌合,在最佳含水率下摊铺、压实及养生,其抗压强度
符合规定要求的路面基层称为石灰稳定类基层,用石灰稳定细粒土得到的
混合料简称石灰土,所做成的基层称为石灰土基层。
4石灰剂量=石灰质量/干土质量。
5石灰土强度形成原理
离子交换作用
结晶硬化作用:Ca(OH)2?nH2O?Ca(OH)2?nH2O
火山灰作用:xCa(OH)2?SiO2?nH2O?xCaO?SiO2(n?1)H2O
xCa(OH)2?Al2O3?nH2O?xCaO?Al2O3(n?1)H2O
碳酸化作用Ca(OH)2?CO2?CaCO3?H2O
6影响强度的因素:土质、灰质、石灰剂量、含水率、密实度、石灰龄期、养生条件(温度与湿度)
7石灰稳定土基层缩裂防治措施:
1)控制压实含水率,使其含水率略小于最佳含水率;2)严格控制压实标准,尽可能达到最大压实度;3)避免低温施工,在进入0℃之前一个月结束施工;4)保湿养生,严防干晒;
5)掺加粗集料,提高强度及稳定性;
6)及早铺筑面层;
7)设置联接层或铺筑碎石隔离过渡层;
8水泥土:在粉碎的或原状松散的土中,掺入适量水泥和水,按照技术要求,经拌合摊铺,在最佳含水率时压实及养护成型,其抗压强度符合规定要求,以此修建的路面基层称为水泥稳定类基层。当用水泥稳定细粒土时,简称水泥土。9强度形成原理:水泥的水化作用、离子交换作用、化学激发作用和碳酸化作用。10影响强度因素:土质、水泥的成分和剂量、含水率、施工工艺。
第十三章沥青路面
1沥青路面:用沥青材料作结合料粘结矿料修筑面层与各类基层和垫层所组成的路面结构。
2沥青路面常见的损坏现象有裂缝(横向、纵向及网状裂缝)、车辙、松散剥落和表面磨光等。
荷载型???沥青面层缩裂、3横向裂缝?非荷载型(主要形式)???基层反射裂缝?
4沥青路面的基本要求: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耐久性、抗滑能力、防渗能力。
沥青路面气候分区由高温和低温组合而成;沥青及沥青混合料气候分区由高温、低温和雨量组合而成,数字越小表示气候因素的影响越严重。
5沥青路面分类
按强度构成原理分为密实型和嵌挤型两大类;
按施工工艺分为层铺法、路拌法和厂拌法;
按技术特性分为沥青混凝土、热拌沥青碎石、乳化沥青碎石、沥青贯入式、沥青表面处治五种类型。
6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tonematrixasphalt):简称SMA,是以间断级配的集料为骨架,用改性沥青、矿粉及纤维组成的沥青玛蹄脂为结合料,经拌合、摊铺、压实而形成的一种构造深度较大的抗滑面层。
7开级配抗滑磨耗层(Open-GradedFriction Course):简称OGFC,是一种采用高黏度沥青结合料、高含量粗集料、少量细集料和填料(矿粉)组成的混合料。8沥青混合料:是由沥青胶结料、石质集料和矿粉按比例在一定温度下经拌合、压实而形成的一种材料。它是集料、沥青和空气所组成的三相体系。
9沥青混合料的组成结构形态有三种典型类型:密实悬浮结构、骨架空隙结构、密实骨架结构。
10沥青混合料是一种典型的弹、黏、塑形综合体,在低温小变形范围内接近线弹性体,在高温大变形活动范围内表现为黏塑性体,而在通常温度的过渡范围内则一般为黏弹性体。
11蠕变与松弛是在恒载下应变与应力随时间变化的现象,是研究材料黏弹性行为最基本的方法。
12沥青路面必须具有:温度稳定性(高温稳定性与低温抗裂性)、耐久性(水稳定性、抗疲劳性能及抗老化性能)
13车辙:路面在行车荷载反复作用下产生的压密与侧向变形的永久性塑性变形。
14根据车辙形成的起因分为三种类型:失稳型车辙(最为严重)、结构型车辙、磨耗型车辙。
15沥青混合料技术性质的要求、评价指标和相关试验:
高温稳定性:动稳定度,车辙试验;
低温抗裂性:劈裂强度,马歇尔冻融劈裂试验(浸水马歇尔试验和冻融劈裂试验);
耐久性:旋转薄膜烘箱试验;
粘附性:水煮法试验。
16过去很长时间采用马歇尔试验的稳定度、流值和马歇尔模数作为评价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和混合料设计的依据。
17老化过程一般分为二个阶段,即施工过程中的热老化和路面使用过程中的长期老化。
18沥青路面一般采用道路石油沥青,我国道路石油沥青以针入度为指标分为7个标号。每一种标号都分为A、B、C三个等级。
19乳化沥青的种类有阳离子乳化沥青、阴离子乳化沥青和非离子乳化沥青。按其破乳速度的快慢,又可分为快裂、中裂、慢裂。
20填料的粒径小于0.6mm,由沥青和填料混合而成的胶浆是沥青混合料形成强度的重要因素。填料必须采用由石灰岩或岩浆岩中的强基性岩石等憎水性石料经磨细的矿粉。
21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包括目标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验证等三个阶段。
第十四章沥青路面设计
1沥青路面设计:包括原材料的调查与选择、沥青混合料配合比配合比以及基层材料配合比设计、各项设计参数的测试与选定、路面结构组合设计、路面结构层厚度验算以及路面结构方案的比选等。对于高速公路和
一级公路,除了行车道路面外,路面设计还包括路缘带、匝道、硬路肩、加减速车道、紧急停车带、收费站和服务区场面的设计,以及路面排水系统设计等。
2世界各国的沥青路面设计方法,可分为经验法和力学-经验法。
经验法:美国的加州承载比(CBR)法和美国各州公路和运输工作者协会(AASHTO)法。
我国的沥青路面设计方法、美国的沥青学会(AI)法力学-经验法:
和壳牌(Shell)法。
3沥青路面的基层按材料和力学特性的不同可分为柔性基层(有机结合料稳定碎石或无结合料级配碎石)、半刚性基层(水泥、石灰、工业废渣等无机结合料稳定碎石)和刚性基层(低强度等级混凝土)三种。
防水垫层、排水垫层、4从垫层的设置目的与功能出发,垫层可分为:
防污垫层、防冻垫层。
5我国沥青路面设计方法采用双圆垂直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多层弹性体系理论,以路表面回弹弯沉值和沥青混凝土弯拉应力、半刚性及刚性材料基层弯拉应力为设计指标进行路面结构厚度设计。
6路基回弹模量测定方法:现场实测法、查表法、室内试验法、换算法。7我国规范规定采用间接拉伸试验,即劈裂试验来测定结构层材料的弯拉极限强度。
8验收弯沉值是工程验收的重要指标,它是以不利季节,BZZ-100标准轴载作用下,轮隙中心处实测路表弯沉代表值进行评定。
第十五章水泥混凝土路面
1水泥混凝土路面:包括普通混凝土、钢筋混凝土、连续配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装配式混凝土和钢纤维混凝土等面层板和基(垫)层所组成的路面。2横向接缝包括:缩缝、胀缝和施工缝。
3接缝材料按使用性能分为接缝板和填缝料两类。
4混凝土路面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在兼顾经济性的同时,应满足强度、工作性和耐久性三项技术要求。混凝土强度标准以28d弯拉强度标准值fr为准。
5水泥混凝土配合比参数的确定:水灰(胶)比的确定、砂率的确定、按工作性要求确定单位用水量、单位水泥用量的确定、混合料砂石料用量确定。
6我国目前采用的摊铺机具与摊铺方式包括滑模摊铺、轨道摊铺、碾压摊铺、三辊轴摊铺、手工摊铺等。
7复合式混凝土路面:是路面板采用上下两层由不同混凝土材料组成的混凝土路面板。
8根据复合式混凝土路面上下层板之间结合程度的不同,有结合式、分离式和部分结合式三种形式。
第十六章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
1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包括:路面结构层组合设计、混凝土面板厚度设计、
混凝土面板的平面尺寸与接缝设计、路肩设计、混凝土路面的钢筋配筋率设计。2我国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方法采用单轴双轮组100kN标准轴载作用下的弹性半空间地基有限大矩形薄板理论有限元解为理论基础,
以路面板纵缝边缘荷载与温度综合疲劳弯拉应力为设计指标进行路面板厚度设计。
3刚性路面设计采用了两种地基假设:温克勒地基假设(K地基)与弹性半空间体地基假设(E地基)。K地基是以地基反应模量K表征弹性地基。它假设地基任一点的反力仅同该点的挠度成正比,而与其它点无关;半无限地基以弹性模量E和泊松比?表征的弹性地基,它把地基当成一各向同性的无限体。4混凝土路面垫层分为:防冻垫层、排水垫层与加固垫层三类。
5产生最大荷载和温度梯度综合疲劳损坏的临界荷位位于混凝土板的纵向边缘中部。
6旧混凝土路面加铺方案:
1)结合式混凝土加铺层
2)分离式混凝土加铺层
3)薄层沥青混凝土加铺层
加铺沥青混凝土结构层或新的混凝4)将旧混凝土路面板破碎成小块,
土板。
2014
一、试述公路路基设计的基本要求,什么是特殊路基和一般路基,列举几个常见的特殊
路基。
一般路基不需要进行特殊计算、地质情况一般,特殊路基需特殊计算或者地质情况不良,应该是从地质方面考虑,我怕不全就两个都写上了
二、自然因素(温度、湿度)对公路路基有哪些影响,在公路路基设计中采取哪些相应
对策?
跟初试题中的那个题类似
三、试述表征土基承载能力的参数指标及其概念,以及我国现行沥青路面设计规范中采
用的路基承载力指标及其确定方法。
回弹模量、CBR等
四、试述重力式挡土墙的构造设计时的验算内容,及其增加稳定性的措施。
稳定性、墙身截面强度等等,书上有,措施书上也有
五、简述路面结构分层的原因,分为哪些层次,以及各层的作用及其对材料的基本要求。
不同层次受力情况不同,上中下面层、基层、底基层、垫层等
六、试分析环境温度对沥青路面结构和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的影响,以及在两种路面结
构设计时如何考虑影响。
沥青考虑高温时的车辙低温时的开裂等,水泥混凝土路面考虑开裂、拱起等
七、试述无机结合料稳定类材料的主要用途,分类及其主要物理力学特性。
主要用作基层,物理力学特性见课本
八、试述沥青路面的水损害过程、损坏机理、水稳性评价以及提高沥青路面稳定性的技
术措施。
技术措施从沥青、集料、配合比等方面考虑
九、试分析沥青路面和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中如何考虑荷载的疲劳作用。
这个我也不会
十、名词解释
1.刚性基层2.路基工作区3.压实度4.沥青玛蹄脂碎石(SMA)混合料5.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
---------------------------------------------------------
长安大学2013年路基路面复试题(完整版)
1、路基排水(水源、危害及设施)。
2、石灰稳定土(概念、强度及影响因素)。
3、沥青路面设计理论与指标、新建沥青道路的步骤。
4、重力式挡土墙构造及提高稳定性措施。
5、路基防护种类、目的及措施。
6、土承载能力的指标,我国规范采用什么。
7、沥青路面基层作用及分类、特点、适用场合。
8、温度对水泥路面影响及在结构设计中如何体现。
9、沥青路面裂缝类型、成因及低温开裂措施10、下列组合与厚度存在哪些不合理之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