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宋元明清时代管理思想基本特征研究

2020-06-03 来源:意榕旅游网
2010/04总第396期 商业研究 COMMERCIAL RESEARCH 文章编号:1001—148X(2010)04—0204-03 宋元明清时代管理思想基本特征研究 陆东辉 (白城师范学院经济管理系,吉林白城137000) 摘要:在宋元明清(前清)7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管理大师们的管理思想主 要具有以下几方面特征:管理目标是强化皇权,提高国家统治效能;管理思想的中心是“以人 为本”;以儒学学派为主体的治国思想;突出了“以农为本,富民兴邦”的治国理念。 关键词:管理思想;特征;儒学 中图分类号:F091.1 文献标识码:B 在宋元明清(前清)7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 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的发展,也促进了他们之 管理大师们利用他们的智慧和勇气,谱写了一部 间的交往和融汇,为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的发展 又一部辉煌的管理思想的篇章。朱熹的理学思想、 做出了重要贡献。 教育思想,朱棣的儒家思想,康乾的“大中国观 明太祖朱元璋明确提出了“教化必本诸礼义 念”等名人的管理思想不仅对当时的管理实践有 的教化方针。即主张以“礼”教民,用“礼”来 指导意义,而且对我们当今的管理实践也有一定 约束百姓,规范百姓的行为,使人们树立等级尊卑 的指导价值。通过比较分析,宋元明清(前清) 观念 四个朝代的盛世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主要的管理 朱熹(公元】130—1200年)认为人性的培养 思想的主要特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十分重要。 “知、廉、勇、艺、礼、乐”六者之 中,“知”便是穷理,“廉”是养心,“勇”是力 一、管理目标是强化皇权,提高国家统治效能 行。只要格物穷理,正心修身,加上操守礼乐的规 范,便可成为一个内外兼修、才德具备的“全 任何一个朝代的统治者,其管理思想都是为 人”。同时强调道德,德教使人自觉遵守各种道德 维护其统治地位,加强对中央和地方的领导服务 规范。 的。 康熙、雍正和乾隆作为中国少数民族出身的 宋太祖(927—976)的基本统治思想是“文 君主有一个十分可贵的“大中国”的观念。雍正 治”,他认为文臣“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十之一 说:“我朝肇基东海之滨,统一中国,君临天下。 也”。他还说:“苟用其长,当护其短”。因此,他 所承之统,尧舜以来,中外一家之统也,所用之 提高文人的地位,主要表现以下几点:(1)重用 人,大小文武,中外一家之人也,所行之政,礼乐 知识分子,为保证知识分子得到重用,宋太祖在制 征伐,中外一家之正也。”他们突破了大汉族自我 度上规定了文臣的升迁要快于武臣;(2)优容知 优越的民族观,摒弃了儒家传统观念中蔑视边疆 识分子;(3)尊重知识分子。 地区少数民族的狭隘偏见,把中国看成包括中原 忽必烈面对其统治区域辽阔,境内民族众多, 腹地和广阔边疆的“大中国”,成为有利于维护和 各民族风俗习惯、思想意识、宗教信仰各不相同的 加强全国统一、民族团结的民族统治政策的一个 情况,采取了各种思想兼容并蓄的政策。对各种宗 重要的理论基点。正是在这种观念的支配下,在康 教的待遇大体一致,这不但促进了儒学、佛教、道 熙、雍正和乾隆时期,实现了稳定的国家大一统局 收稿日期:2008—09—25 作者简介:陆东辉(1966一),女,吉林白城人,白城师范学院经济管理系副教授,管理学硕士,研究方向: 管理学。 基金项目: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管理思想史研究》,项目编号:2008aglx3。 总第396期 陆东辉:宋元明清时代管理思想基本特征研究 ・205・ 面,真正实现了对边疆地区长期稳定、有效的政治 管辖和军事控制,边疆地区真正成为中国领土不 可分割的一部分。 无论是宋太祖的“又文抑武”思想,忽必烈 的宗教思想,朱元璋的教化思想、还是康熙、雍正 和乾隆的“大中国”的观念等,这些思想的最终 目标都是为强化皇权,保证国家机构的有效运转, 提高国家体制效能。另外,各朝代的管理大师或思 想家们的思想,如朱熹的新儒学,王安石变法思 想,许衡的人才与哲学思想,朱棣的儒学思想等, 其最终目的也都是为维护其君主的统治意志服务 的。 二、管理思想的中心是“以人为本” 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之后,他并没有像以 往的一些皇帝那样,大开杀戒,而是以“杯酒释 兵权”的方式让部臣退让,同时不计前嫌,启用 前朝旧臣,以和平的方式取得兵权。他通过减轻赋 税和徭役,妥善安置灾民,发展农业生产、行修水 利等管理实践来践行他的“以民为本”的管理思 想。永乐皇帝说:“五谷丰登,风调雨顺,黎民百 姓过得家家丰衣足食,这才算是吉瑞。”“国之本 在,而民无食,是伤其本。”这些统治者们很清 楚,民安则国安。元朝思想家许衡认为,用人与立 法是维护统治地位的关键。要想安邦立国,就必须 注重培养、发掘、提拔、任用人才。在用人方面, 宋太祖是不拘一格重用人才。宋太祖选拔官吏通 常是多途并举,如科举、荐举等,且在择人上非常 审慎。他有三大指向:一是才能为本,资序居次; 二是树立榜样,自警自奋;三是召对亲试,择优黜 劣。在用人上主要表现在他能用贤不用谄;用其短 则短,用其长则长;赏罚分明,不念旧恶;实行文 武分途,崇文贬武的国策。宋太祖平时重视对臣下 的考察,不拘一格摧用新人。他“察内外官,有 一才一行可取者,密为记籍之。每一官缺,则拔籍 选焉,是以下无遗才,人思自效”。正因为宋太祖 热爱读书,尊重士人,能够不拘一格地选拔重用人 才,所以很快平定天下,臣服万民,建立了统一的 大宋王朝。 朱棣认为用人应当选贤才,并学会充分利用 其才能。乾隆说:“民为邦本,庶富相因,但令小 民于正供之外,留一分盈余,即多以份积蓄,所谓 ‘藏富于民’,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者此也。” 朱棣说:“民者,国之根本也。根本欲其安固,不 可使之凋敝。是故,圣王于百姓也,恒保之如赤 子,未食则先思其饥也,未衣则先思其寒也。民心 欲生也,我则有以道之,民情恶劳也,我则有以逸 之。”“薄其税敛,而用之必有其节。如此,则教 化行而民俗美,天下勤而民众归。” “经国家者, 以财用为本,然生财必有其道。财有馀则用不乏。 所谓生财有道者,非必取之于民也。爱养生息,使 民之力有馀,品节制度,致物之用不竭。……民者 邦之本,财用者民之心。其心伤,则其本伤,其本 伤则枝干凋瘁,而根抵魇拔矣。”即朱棣认为,统 治者要维持自己的统治地位,就要实施仁政,仁政 就是爱民保民,让百姓得到温饱,减轻其徭役。另 外,取财要有道,即不要伤百姓的心,要有所节 制,而财的来源就是要兴修水利,发展生产。 三、以儒学学派为主体的治国思想 思想的统一对中国这样一个泱泱大国来说是 非常重要的,它有助于保持政治安定和社会稳定。 归纳宋元明清时期的管理者和思想家们,他们推 崇儒学,是虔诚的儒学弟子。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多 民族的国家,以及儒学已经根植于人们的思想意 识形态之中,统治者们想通过倡导儒学来统一人 们的思想意志,规范人们的行为,使民众归附。 朱棣称儒学为“国家致治首事,不可视为迂 缓不切之务。”在学习儒学的过程中,他认为“帝 王之学贵切己实用”。即帝王学习儒学要为他的国 家管理服务。他亲自编撰了《圣学心法》,这部用 于教育其皇子的教科书,反映了他以儒学学派为 主体的治国思想。朱棣的儒家政治思想。从《圣 学心法》看,朱棣所标榜的儒家政治思想主要表 现在以下几方面:(1)敬天法祖;(2)保民如赤 子;(3)制礼作乐,明刑弼政;(4)养士择贤听 谏纳言。 忽必烈倡导儒学,当然主要是为 培养治国 人才,同时也是为了正人心,讲道德,保证国家的 稳定。忽必烈认为“三纲五常”等儒家思想对于 他君临天下大有用处,于是他大力倡导学习儒家 文化和传播儒家思想。中统三年(1262年)创设 诸路提举学校官,选拔博学老儒,提举本路学校。 至元八年(1271年),创立京师蒙古国子学,后设 国子监。在元至二十七年(1290年),全国设置学 校已超过二万所。 朱元璋倡导“忠孝节义”。“忠”作为一种道 德范畴,主要是针对贵族官僚而言的。“孝”作为 一种道德范畴,则更具普遍性。朱元璋指出:“孝 者忠厚恺悌”。(《国榷》)即孝顺父母的人也往往 兼有其他美德,如忠于君,悌于兄,友于弟等。朱 元璋还重视“尊老敬长”风气的培植。“尚齿所以 教敬,事长所以教顺。”(《明太祖实录》)他要求 “民问岁时宴会,拜揖坐次皆序齿”。(《国榷》) 又下令在全国范围内“行养老之礼”。朱元璋希望 通过提高老人的地位,树立起尊老敬长的风气,同 商业研究 2Ol0/04 时也希望由老人理民事,宣教化,能使乡间风俗日 渐淳厚。朱元璋一生勤于政事,事必躬亲,是我国 封建社会中不多见的杰出君主。他建立了明王朝, 为我国民族统一大家庭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但他这个地方阶级政治家同历史上的许多皇帝一 样,为了巩固其统治,滥杀无辜,屡兴大狱,先后 诛杀数万人。许多功臣勋将,文人墨客都惨死在他 的屠刀下,又体现了他作为封建帝王的残暴。 清朝皇帝以“敬天、法祖、勤政、爱民”为 凛然恪守的家法。 儒学思想已迅速普及全国各地,培养了大批 儒学人才,在帮助忽必烈治国方面发挥了积极作 用。这些统治者及管理者们,其对儒家思想的尊 崇,应该说对传承中国文化,规范人们的行为习 惯,稳定社会确实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随着 时间的推移和政治上封建专制统治的日益强化, 这种尊奉的僵化性质的的消极作用越来越明显, 从而会阻碍文化的创新和自由发展。 四、突出“以农为本。富民兴邦”治国理念 中国的文化起源于农业,三千年一直推行以 农为本,以“大家庭”为纽带和基础的农业文明 根深蒂固。农业作为决定国家命脉的支柱产业,纵 观宋元明清(前清)700多年的历史,历朝历代的 统治者无不重视农业的发展,“以农为本”一直是 封建王朝的执政理念。 明朝建立伊始,朱元璋下令:北方郡县荒芜田 地,不限亩数,全部免三年租税。他还采取强制手 段,把人多地少地区的农民迁往地广人稀的地区; 对于垦荒者,由政府供给耕牛、农具和种子;并规 定免税三年,所垦之地归垦荒者所有。这些措施大 大激发了农民垦荒的积极性。除了民屯外,明初还 有军屯和商屯,解决了军粮问题,同时也开发了边 疆。在朱元璋积极措施的推动下,农民生产热忱高 涨。农业生产的恢复发展,促进明代手工业和商业 的发展。朱元璋的休养生息政策巩固了新王朝的 统治,稳定了农民生活,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忽必烈即位之初就“首诏天下,国以民为本, 民宜衣食为本,衣食以农商为本。”为了维护和发 展农业经济,忽必烈多次下令,禁止变农田为牧 场,禁止随意残害庄稼,禁止诸王、使臣、师旅恃 势扰民。同时,实行了一系列发展农业生产的措 施。建立劝农司。“以户口增、田野辟、词讼简、 盗贼息、赋役平”五事作为考核地方官吏的标准。 又设司农司(后改为大司农司)“专掌农桑水利”。 颁布了农桑之制十四条,对农业的发展作出了具 体规定。后来又颁布了“农桑杂令”,进一步指导 农业生产。忽必烈设置大司农司等农业生产的管 理机构,劝农大使遍布天下这种现象是史无前例 的,这些为当时的农业生产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忽必烈意识到农业生产知识和推广农业生产 经验的重要性,下令司农司组织人员编写了《农 桑辑要》。《农桑辑要》颁行后,在全国兴起了学 习农业生产经验的高潮,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明朝建立伊始,朱元璋接受大臣建议,鼓励开 垦荒地,并下令:北方郡县荒芜田地,不限亩数, 全部免三年租税。他还采取强制手段,把人多地少 地区的农民迁往地广人稀的地区;对于垦荒者,由 政府供给耕牛、农具和种子;并规定免税三年,所 垦之地归垦荒者所有。这些措施大大激发了农民 垦荒的积极性。除了民屯外,明初还有军屯和商 屯,解决了军粮问题,同时也开发了边疆。在朱元 璋积极措施的推动下,农民生产热忱高涨。农业生 产的恢复发展,促进明代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朱 元璋的休养生息政策巩固了新王朝的统治,稳定 了农民生活,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内地居民向边疆 地区的流动,解决了人口膨胀引起的耕地压力,由 此也避免或减轻了可能引起的社会动荡,同时加 速了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密切了边疆地区与内 地的经济、文化联系。 康熙帝敬农重农的一个重要载体是先农(炎 帝神农氏)坛,就是祭祀先农的坛庙。先农坛、 耕织图、丰泽园和御瓜圃,曾经是清代农耕文明辉 煌发展的推进器,康熙帝继承中国几千年的传统, 把中国带向了农耕文明的最高境界。 参考文献: [1] 郭成康.康乾盛世历史报告[M].北京:中国 言实出版社,2002:28. [2] 李中华.中国人学思想史[M].北京:北京出 版社,2005:533—534. [3] 邓书杰.中国历史大事详解——清史[M].长 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5:15—16. [4] 金永宪.浅议许衡的哲学思想[J].科技信息 (学术研究),2008(17). [5] 吴晓晓.浅谈宋太祖的人本思想[EB/OL]. [2007—12—07].http://x ̄.2000y.net/mb/ 1/ReadNews.asp?NewslD=535705. [6] 朱学勤.中国皇帝皇后百传密档——忽必烈 [M].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2005. [7] 朱学勤.中国皇帝皇后百传密档——朱棣 [M].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2005:258—259. [8] 朱学勤.中国皇帝皇后百传密档——赵匡胤 [M].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刘春雪)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