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校园文化建设规划方案

2022-12-06 来源:意榕旅游网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以提高办学水平为核心,以广大师生为主体,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重点,以优化、美化校园文化环境为基础,以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把学校文化建设与提高育人水平、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机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二、基本原则

  1.教育性原则。学校文化建设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与时俱进,坚持弘扬时代主旋律,体现发展主题,培育时代精神,提高教育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实效性。

  2.整体性原则。学校文化建设坚持整体规划,分步实施,使我校校园显形文化和隐形文化相辅相成。把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紧密结合起来,以发挥整体的育人效应。

  3.个性化原则。学校文化建设既体现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文化特征与时代精神,又体现我校的办学理念,两者相结合,形成校园文化特色。

  4.学习性原则。学校文化建设要为建设“学习型”学校服务,环境建设、精神建设、制度建设都要为了方便学习,为推动学习而建设。

  三、总体目标

  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结合《临安市清凉峰初级中学三年发展规划》,按照“校园建设营造整体美、环境绿化营造自然美、团队精神打造人文美、人际和谐营造文明美”的文化建设思路,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全力打造“平安校园、书香校园、生态校园、文明校园、人文校园”,努力实现学校精致,校园和谐,管理精细,质量领先的总体目标。

  四、主要任务

  (一)建设优美、舒适、和谐的环境文化。

  校园的环境文化是指校园所处的自然环境、校园规划格局以及校园建筑、绿化和文化传播工具等方面形成的文化环境。

  1.学校环境文化建设目标

  校园环境文化建设的目标是让校园环境文化处处洋溢浓厚的育人氛围,做到“校园处处是教育,学生时时受熏陶”。通过环境文化建设,营造一个具有浓厚文化气息和丰富文化内涵的校园环境,使师生置身于其中就可陶冶情操、美化心灵、激发灵感、启迪智慧。

  2.学校环境文化建设内容

  统一规划建筑布局与功能分区,统一规划学校绿化与美化,使学校每一面墙、每一个景点都具备育人功能,力争五年内打造一个环境优美,气氛融洽,人景统一,和谐发展的学校环境。

  3.学校环境文化建设措施

  (1)整体规划。对现有建筑设施如教学楼、综合楼、体育设施等要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地进行整体再包装,科学地规划布局,合理配置功能空间,细化、深化教育功能。统一建筑装饰风格,突出学校特色和文化底蕴。校门、校园道路、车辆停放场所、学生活动场所、国旗护栏等设施设置要实用、美观、和谐、统一。标识要清晰醒目,既各具特色又风格统一、相映成趣,从形式到内容力求体现整体美感。

  (2)环境绿化。整体规划校园环境绿化工作,最大限度地利用校园空间进行绿化,充分考虑花季差异,进行搭配,形成疏密有方、错落有致、深浅有度、文化寓意深刻的绿色景观。

  (3)校园美化。校园悬挂张贴的标语口号要能够反映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特色和教育理念,既有对社会、对家长的办学承诺,又有对教师、对学生的教育要求。名人格言和警示句要对学生具有启发性,能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有益于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养成。学校要充分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群策群力,精心编写和摘选有关内容,着力突出学校办学特色、办学理念,忌大而空的套话;精心设计展示形式,分清层次,体现和谐美和整体美,忌粗制滥造;精心设置展示位置,在学生不同活动场所(教室、实验室、阅览室、走廊、厕所等)设置不同教育内容的格言,突出教育目标和效果,忌华而不实。

  (4)楼道文化。及时展出学生作品。在教学楼内开辟作品栏、特长展示等,张挂学生的美术作品、书法作品、电脑作品,展示学生的小制作、小发明,让学生在特长展示中充分表现自己的思维和想象,为他们提供展现才华、张扬个性、实践创新的平台。

  (5)班级文化。对教室进行美化,美化要达成的目标是“让每一面墙都会与孩子说话,让每一件物品都会与孩子交心。”教室中做到“五无”“四化”。“五无”即地面无杂物、痰迹,墙面无污渍,桌椅无刻印、污渍,门窗无积尘,卫生无死角。“四化”,即日常管理制度化、行为语言规范化、学习用品摆放定位化、卫生打扫用具隐蔽化。每班教室的布置要体现浓厚的文化氛围,力争触动学生心灵激起学生读书兴趣。

  (6)处室文化。行政办公室和教师办公室要有处室职责,规章制度,要有处室标志性的图片或图画,展现处室风格,要有工作目标与工作策略,室内物品摆放合理,体现办公气氛。专用教室要悬挂与之相适应的名人名言和科学家画像及与专业教室功能相匹配的图片。

  (7)宿舍文化:宿舍要有住宿生要求及守则,要体现‘家’的气氛,要有符合住宿生的心愿的图画或作品,要有宿舍评比的星级宿舍标志牌以激励住宿生遵规守纪,团结友爱的精神风貌。

  (8)文化阵地。大力加强校园文化阵地建设,办好宣传栏、校报、网站、校园广播、电子屏幕等,不断丰富校园文化内容。校报是最具有文化特征的校园文化,是学校宝贵的精神财富,浓缩的文化精品。继续办好清中《校报》和《德育简报》,并要办出特色,办出品牌。发挥校园网站、广播站、图书室、阅览室的文化宣传阵地作用。搞好宣传橱窗的维修和美化工作,及时更新已有的橱窗、校务公开栏等各种文化窗的内容。

  (二)建设团结、进取、和谐的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学校文化建设中深层次的、隐性的东西,是学校发展的精神动力。它主要包括学校历史传统和被全体师生员工认同的共同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观念等意识形态,并具体体现在校风、教风、学风、班风和学校人际关系上。

  1.精神文化建设目标

  精神文化建设的目标是弘扬忠(爱国爱校)、孝(尊敬师长)、悌(团结友爱)、信(诚实守信)、礼(礼貌待人)、义(明辨是非)、廉(廉洁奉公)、耻(羞耻之心)的传统美德,建设团结、和谐、进取的精神文化。通过精神文化建设,把全体师生紧紧凝聚在学校核心精神周围,形成一种较强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从而塑造清中优秀的学校形象、老师形象、学生形象,激发和激励每一名清中人奋发进取、自强不息。

  2.精神文化建设内容

  总结确立学校精神文化的主要内容和内涵,大力宣传学校主要办学思想,充分发挥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的凝聚作用。

  3.精神文化建设措施

  (1)凝练校园文化。学校精神文化的主要内容如下:

  ●办学宗旨:先做人,后成才。

  ●办学理念:为每一个家庭提供最佳服务,让每一位学生获得最佳发展。

  ●学校精神:不甘示弱,永不言败。

  ●清中校训:真:真诚实在,学做真人。勤:勤学苦练,勤勉乐学。恒:持之以恒,不断进取。新:吐故纳新,勇于创新。

  ●校 风:文明,和谐,务实,创新。

  ●教 风:严谨治学,爱生爱教,教学相长。

  ●学 风:文明守纪,尊师爱校,勤奋主动。

  ●校 标:

  清凉峰初中校徽构成要素为旭日、鹏鸟和山峰。

  山峰:寓意学校地处清凉峰群山环抱之胜地,象征全校师生勇攀高峰。旭日:中上方圆形旭日形象体现学校教育事业如一轮红日蒸蒸日上。鹏鸟:鹏鸟图案象征每位学生在知识海洋遨游蓝天,象征学校教育质量犹如展翅鹏鸟不断提高。鸟型翅膀分割成三条,象征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

  整个标志紧凑,秉承向上升腾之势,充分体现清中人“不甘示弱,永不言败”的学校精神,寓意全校师生团结拼搏,勇攀高峰。校徽由红、蓝、绿、紫、白五种色彩组成。外圈的蓝色,象征全校师生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太阳的红色,象征学生是早晨的太阳,明日的希望;内圈的绿色:象征老师无私地爱护与奉献。校名的白色,象征纯洁、雅致与正直;鹏鸟的紫色,象征永恒、胆识与勇气。

  ●校 服:(学校标识图案统一在固定位置)

  ●教师誓词:我是光荣的清中教师,我要恪守“真”、“勤”、“恒”、“新”的校训,践行“严谨治学,爱生爱教,教学相长”的教风。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用爱心去塑造、用榜样去激励、用人格去熏陶,为学生的终身幸福,为清中的飞跃发展,为人民的教育!

  ●学生誓词:我是光荣的清中学生,我要恪守“真”、“勤”、“恒”、“新”的校训,践行“文明守纪,尊师爱校,勤奋主动”的学风,脚踏实地,志存高远,自信自强,拼搏向上,自尊自爱,遵规守纪,用汗水浇灌学业,用坚韧挑战极限,用信念铸就辉煌,铭记师长的教诲,牢记父母的嘱托,谨记明天的责任,为祖国的繁荣富强___!

  (2)构建共同愿景。把学校的发展和教师、学生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彻底消除“学生为老师学习,教师为校长打工”的错误认识,把学校的命运与自己的发展融为一体,营造“话为学校说,事为学校做,荣誉为学校争”的良好氛围。

  ●总 目 标:学校精致,校园和谐,管理精细,质量领先。

  ●发展战略:文化立校,名师兴校,管理强校,质量名校。

  ●整体思路:常规为根,质量为本,德育为首,师德为先。

  ●工作理念:爱心成就事业,学习开阔视野,心态决定状态,思想决定高度,细节决定成败。

  ●工作口号:向严格管理要质量,向过程细节要质量,向扎实常规要质量,向全员德育要质量。

  ●工作要求:用心用情,责任担当。

  (3)打造团队精神。团队精神是学校制胜的法宝,一个“稳定、团结、奉献、进取”的教职工团队更能促进学校健康和谐发展。①捆绑考核。通过完善评价标准、优化评价程序、改进评价方法,倡导团队合作,创建了一套激励教师和谐合作的教育、教学奖评体系,即教师捆绑式评价制度(团队评估)。让学校的每一个人员都溶身于团队之中。②团队情感。组织实施《办公室群体创优实施方案》,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全面发挥“教工之家”作用。积极发展教师社团,融洽关系,密切感情,培养团队意识和情感,不断的增强广大教师的学校归属感和工作、学习的幸福感。③加强沟通。有沟通才有了解,有了解才有信任。这是团队成员之间团结合作的基础。④分工合作。团队工作的原则是分工合作,每个成员的工作首先要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各负其责。⑤以身作则。领导者尤其是校长要以身作则,做好团结的表率。

  (4)开展校史教育。建设清凉峰初中校史陈列室,激励全校师生积极向上,奋力拼搏,全面展示我校50多年来的办学历史和办学成果。通过历史感紧密团结教职员工、学生、行政管理人员和校友,增强学校凝聚力,形成奋发向上的理想追求。

  (5)实施民主管理。发扬民主,集思广益,努力营造和谐健康、协作互助、相互尊重、教学相长的人际关系氛围。开好教工大会,实施校务公开,完善校长信箱,让老师有机会说出自己的心理话,让学生有机会诉说自己的苦恼。让师生之间更好地沟通,让老师之间在相互的合作中取长补短,增进彼此的感情,消除误会,让矛盾冲突化解在萌芽之初,为学校创造出和谐的人际关系网。

  (6)建设美丽团队。转变治班观念——寻找每人亮点,提倡合作共进,建设美丽团队,使班级文化生活成为学生精神生活的“乐园”。①落实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建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导、全员参与、宏观调控的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②实施多元捆绑德育评价制度。采用团队性、捆绑式的评价方式,定期开展 “优胜小组”、“勤学小组”、“美丽团队”、“美丽班级”“美丽寝室”评选表彰活动,③开展小组合作文化建设,制定组名、组号、组徽、组训、组歌、誓词等,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④教会学生做人。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教会学生做文明人:整洁大方开朗,文明礼貌自律;教会学生做善良人:常持平和之态,永怀宽容之心;教会学生做明白人:明确奋斗目标,改正不良习惯;教会学生做感动人:铭记父母养育之恩,感怀老师化雨之德,回报同学互助之情。

  (三)建设科学、民主、和谐的制度文化。

  学校制度文化,简言之,即由学校制度所承载、表达、衍生和推动的文化,它是一所学校渗透在体系架构、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岗位职责中的价值观念和风格特色,也是在生成和执行各类制度的过程中折射出来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构建以人性化的管理制度为主要内涵的学校制度文化是教育发展的需要,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更是学生发展的需要。

  1.制度文化建设目标

  建立健全学校管理制度,增大学校管理的透明度,使学校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民主化。通过制度文化建设,对学校的全体师生形成一种约束功能,让每一名成员都知道应该做什么、怎样做、不该怎样做,让遵守制度成为每一名成员的自觉行为。

  2.制度文化建设内容

  学校制度建设内容包括:岗位职责、人财物管理制度、常规(教学、德育、安全)检查制度、校本(科研)培训制度、教师个体考评制度、职务晋升推荐办法等。

  3.制度文化建设措施

  (1)汇编规章制度。修订、完善、补充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编印《清凉峰初中学校管理制度汇编》,并广泛征求意见,形成一个凸显本校优势、体现校本意识、具有学校特色的科学、规范、高效、完整的组织管理系统和制度体系。从学校到班级让“以法治校(班)”的思想深入人心,在此基础上形成全员管理、自主管理,向着管理的最高境界——“无为而治”而不懈努力。

  (2)开发校本教材。开发校本教材,编印《清凉峰初中师生安全手册》,《清凉峰初中师工作手册》,并在校园公布,使全校师生人人知晓,人人会用,以不断强化师生的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培养师生遵纪守法意识和依法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

  (3)坚持以人为本。在管理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因人、因时、因事而宜,做到制度无情人有情,体现人文关怀,激发师生积极向上的工作学习情绪,创建和谐、愉悦的人文环境。在严格进行制度管理的同时,对老师的生活进行人性化管理,一是关心老师的生活质量,对生活出现困难的老师学校给予最大可能的帮助,同舟共济;二是在老师心理上出现困绕时,学校给予最大的思想帮助,减轻老师的心理负责和精神压力,帮助其走出困境。

  (四)建设文明、健康、和谐的行为文化。

  校园行为文化,主要通过师生的活动形态表现出来,是学校日常生活中人们最经常、最直接感受和表达的校园文化形态。校园行为文化包括校园内人们的日常言行和开展的各种娱乐性、学术性活动。

  1.行为文化建设目标

  校园行为文化建设目标是整合他律,强化自律。通过行为文化建设,塑造广大教职工德高、博学,以及外在美的形象和高雅文明素养,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养成举止文明、待人礼貌的良好行为习惯。

  2.行为文化建设内容

  学校行为文化是指学校在创造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实践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文化行为。包括管理机制的运行、学校办学规范、师生行为规范、课程实施与建设、资源开发与整合、学术研讨、教育教学、校园生活的运行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