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要让学生建立正确的表象并不容易,学生接受起来也较为困难,所以本节课的教学我把重点定位于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难点是让学生了解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因此整个课时我将观察、操作、演示、验证、交流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引导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充分遵循了从感知——经表象——到概念这一认知规律,采用了找一找、看一看、折一折、搭一搭、比一比、说一说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去感悟,去体会“角”,初步了解角的大小与两边之间的关系这一特征。
突破角的大小与角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的难点时,通过操作开展探究的活动,让学生体会到角的两条边拉开和合拢,角的大小就发生了变化,从而让学生体验到角的大小和什么相关。针对如何来比较角的大小,使学生通过实践意识到比较角的大小要把两个活动角的顶点叠在一起,把其中的一条边对齐,再看另一条边,谁的张口儿大谁的角就大,从而有效地强化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效果不错。但是教学中因为时间有限,我只能让学生通过展示汇报来理解感悟,没有特别强调和总结,因此这部分的内容有些学生理解的不是很透彻。
在组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作一名好的引导者、组织者并不是那么容易。首先,在组织教学活动中一定要能够灵活调控,紧紧抓住数学本质性的东西进行交流;其次,在活动中教师一定要引导好学生进行有目的的活动,(学生有思考、有观察、有交流是一种有效的活动),同时要保证学生的参与面要广,让全班学生都能够真真正正的动起来,教师也要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最后,要让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体,通过一些创造性活动,探索性活动不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创新能力。
教然后才知不足,如果教学观念能更开放,增加丰富对角的感性和理性认识的数学活动,让学生人人参与,能面向全体,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这节课我想会更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